2012年2月1日,对湖南省古丈县红石林镇纪委原书记彭继云的亲人、朋友和同事来说,是一个悲痛欲绝的日子。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过度劳累而突发心脏病,彭继云36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
冷雨淅沥,哀乐低回。2月3日,彭继云的告别仪式在红石林镇镇政府举行,当地干部群众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们的好干部送上最后一程。“彭书记,你是为我们累死的!”“彭书记,你真的太累了,你就好好地睡一觉吧……”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抽泣声伴随着寒风冷雨,久久回荡在红石林镇的上空……
扎根基层,以村为家,他的脚步踏遍了红石林的山山水水
1996年7月,彭继云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古丈县移民局工作。在长达13年的移民工作期间,彭继云想移民之所想,急移民之所急,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移民事业。2010年1月,由于工作出色,彭继云被组织上选派到红石林镇工作,先后任镇党委委员、镇纪委书记。
红石林镇的情况比较特殊,移民搬迁、烟草加工、茶叶栽种……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每一名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的担子都很重。彭继云除了要做好纪检监察的本职工作外,还分管信访维稳、民政、水电路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开发等工作,是镇里的大忙人。就拿2010年4月10日这一天来说吧,彭继云上午赶到古丈县国土局衔接张家坡村村部楼的征地事宜,中途还参加了全县信访维稳会议。会议一散,他顾不上吃中午饭,在路边买了几个面包后,马不停蹄地赶往花兰村解决一起村民纠纷。纠纷解决完后,又去协调镇上邮政所建设的相关事宜。傍晚,他又赶到张家坡村调解一起村民之间的矛盾。晚上9点,从张家坡村回到镇政府后,他参加了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会议,一直到晚上12点才散会。打开彭继云生前留下的QQ空间,里面有两句是这样写的:“等一下又要去张家坡村开会,忙啊!已经有好多天没有休息了。”虽然很忙,但他从来都没有叫一声苦、喊一声累,他常说:“为老百姓做事情,再苦再累心也甜。”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但彭继云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两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全镇16个村97个村民小组,红石林镇的山山水水无处不留下他匆匆的足迹和忙碌的身影。由于长年奔波在农村,他穿烂了好几双解放鞋。
心系群众,情牵百姓,他的心头牵挂的是父老乡亲的温饱冷暖
彭继云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头。他常说:“群众有困难,我们当干部的要及时解决,不然怎么吃得下饭、睡得好觉?”正因为如此,彭继云的人缘很好,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群众的欢迎。
驻村期间,彭继云总要到一些困难户家中坐坐,同他们拉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具体困难,帮助他们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让彭继云最放心不下的地方就是镇敬老院。平常,无论工作多忙,他都要抽点时间去敬老院看看。敬老院里有位叫田德志的五保老人,患哮喘病多年,身体残疾,走路蹒跚,有时神志不清,喜欢大喊大叫,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曾被敬老院退回村里。彭继云得知后,把老人接回敬老院,对院里的负责人说:“像这样的老人,我们要多理解,多关心。”此后,彭继云经常抽时间去看望田德志老人,每次去都帮他打扫卫生。去年5月,彭继云去外地学习,还专门托人捎来镇咳的药,叫镇政府干部给老人送去。接触的次数多了,老人和彭继云的感情自然也就深了。老人每次一见到他,就叫“好儿子”。邻居不知情,疑惑地问敬老院负责人:“田德志有那么好的一个孝子,怎么也住敬老院?”
2月1日,当田德志老人知道彭继云去世的噩耗时,不禁泪流满面,他哭喊着:“老天爷啊,你怎么不长眼睛呀,让我替我的‘好儿子’去吧!”从那天起,田德志老人每天都为“好儿子”烧香祈福,口里还不断地念叨:“好儿子啊,你在那边还好吗?爹想你啊!”
坚守廉洁,严于律己,他用自己的言行为干部群众树立了标杆
作为纪委书记,彭继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他常说:“自己是镇里的纪委书记,是管干部的干部,时时刻刻都要带一个好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调入红石林镇后,为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彭继云制定了一系列廉政管理制度。他要求每名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开支按月张榜公布,书记、镇长1000元以上的开支要通过领导班子会集体研究。每次镇里召开干部会,他总要强调党风廉政工作,不忘给干部敲“廉政警钟”。
彭继云对干部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更严。去年8月,红石林镇党委研究决定,由彭继云负责政府机关办公楼和宿舍的建设工作。一时间,他的办公室热闹起来,有送礼的,有托人打招呼的……彭继云的一位堂兄也找到他,想承包政府工程。彭继云对堂兄说:“工程项目的事必须按规矩办,哪个走后门都没用!”他堂兄解释说:“我公司证照齐全,具备施工资质,城里大单位十多层的楼房都包给我做,你这小项目包给我,有什么不放心的啊?!”彭继云解释说:“如果你不是我哥,有可能承包给你,正因为你是我哥,我才不能承包给你。”他堂兄来火了,气呼呼地说:“这点小事也不肯帮忙,真是做官了就六亲不认了!”不管堂兄怎么劝说,彭继云始终不松半点口。最后堂兄无奈地摇摇头说:“对你这样的木脑壳,真是没办法,难怪你家里还是那么穷!”
彭继云很讲究原则。2010年1月26日,也就是彭继云调入红石林镇的第二天,他和镇政府的一名干部小彭去白果树村检查工作,中午在村党支部书记家吃饭。村党支部书记想着彭继云是第一次来他家里,想把午饭搞得丰盛一点。吃饭的时候,村组干部都来了,围了满满一桌。彭继云见这阵势,悄悄吩咐小彭,要他吃完饭后付伙食费。在返回镇里的路上,彭继云问小彭:“伙食费付了吗?”小彭回答说:“村支书说他请客,坚决不要我付。”彭继云听后非常生气地喊道:“停车!停车!”于是,他们又返回白果树村,硬是将饭钱付给了村党支部书记。
为了大家,难顾小家,他把大爱无私献给了红石林镇的千家万户
彭继云是个爱家的人,也是个顾家的人,在为数不多的回家时间里,他都尽量多做点家务活,以减轻妻子的辛劳。彭继云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一个连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儿女都不爱的人,又怎么谈得上爱党、爱人民呢?但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我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在家庭和工作两者上,我只能忍痛割爱,舍小家为大家。”
由于分管的工作比较多,彭继云几乎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回家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就是到城里开会,也只是在家里打个转就回镇政府了,有时甚至连妻子和女儿的面都没有见到。12岁的女儿彭瑶每次想爸爸时,只能在电话中与爸爸聊上几句。然而,就是给爸爸打个电话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每次女儿打电话时,他不是电话占线就是在忙。女儿常常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爸爸总是不回家,为什么爸爸老是在乡下?”每当女儿问起时,妻子只能是心中一阵难过。去年“五一”节前夕,彭继云曾答应妻子和女儿回家陪她们过“五一”,可是,当时张家坡村的特色民居改造工程正进入关键阶段,无奈之下,彭继云只好把妻子和女儿接到张家坡村,一家人在村里过了一个“五一”节。
彭继云的父母住在离红石林镇并不远的断龙山乡细塔村,但他却很少有时间回去看看父母。去年,他的母亲过60大寿,而他却一直在村里忙到很晚才冒雨赶到家中为母亲祝寿。晚上,母亲想留他住一宿。望着满头白发、疾病缠身的母亲,彭继云何尝不想陪母亲聊聊天,但考虑到单位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时,彭继云只好愧疚地安慰母亲:“公家还有事,等一会儿我要走。等您70大寿时,我再好好给您操办。”可是,还没等到母亲70大寿,彭继云就这么匆匆地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突闻噩耗的母亲几次晕死过去,每次醒来都要伤心地念叨:“儿呀,我还等着你为我办70大寿呢,你怎么就这样去了啊!”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彭继云走了,带着他未竟的事业遗憾地走了,留下的是父母、妻儿永远的悲痛和对他绵绵无尽的思念;彭继云走了,这位年轻优秀的大山之子、党的好干部,他的音容笑貌却永远地镶在了百姓的心中;彭继云走了,他用忠诚和奉献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和纪检监察干部永葆勤廉本色的丰富内涵,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古丈县委分别作出了向彭继云同志学习的决定,州委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州纪委追授他为“全州优秀纪检监察干部”荣誉称号。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