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秀洲区教育系统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堵住漏洞
发布时间: 2013-06-07 00:00 浏览次数:
 

2012年以来,秀洲区在查处了教育系统若干腐败案件后,分析查找学校管理重点领域的漏洞,并从四个方面进行规范,从源头上防控廉政风险。

一、在财务管理领域堵塞收支漏洞。一是规范财务预算。按照“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生均,专项经费区分轻重缓急,视财力可能安排”的要求编制预算,以核算中心统一支付、核算为基础强化年度收支预算,严格控制收支平衡和专款专用。二是控制“三公”经费。出台《秀洲区中小学财务制度》,按照“小额、必需”的原则,严格控制不必要的“交流”活动;同时,建立公务接待、外出考察、会务费用等记录通报制度。据统计,2013年一季度公用经费开支较去年同期下降15%。三是规范内部审计。及时修订《秀洲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轮审制度》,做好内审自查,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防范廉政风险。2012年,对6所学校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对4所学校食堂进行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审计,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学校承包租赁管理和培训经费不够规范、往来款结算未及时清理等4类问题,提出整改意见5条。

二、在后勤管理领域堵塞购销漏洞。一是推进食堂自主经营。出台《关于加强秀洲区中小学校自主经营食堂管理工作的意见》,推进学校食堂自主经营。目前,全区20所公办中小学的35家学校食堂,已有25家自主经营,占比71.4%。同时实行餐费标准报备制,对包餐制伙食标准实行最高限价和价格调整听证。建立健全学校膳管会,参与对原材料采购和食品安全监督。如油车港镇中学食堂自主经营以来,不仅对原材料进行招标采购,即使是“下脚料”也按规定招标处理,并及时向师生公布当天采购价。二是关停校园商店。针对校园商店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区教文体局对辖区内12家公办中小学校园商店一律进行关停,目前已经关闭3家,其余9家将在今年6月底前陆续关停。三是规范固定资产处置。对学校固定资产处置实施报废鉴定和统一处置。2012年,区教文体局专门成立教育系统固定资产处置小组,邀请三家以上具备回收资质的单位,实地集中查看已经核准报废的电子、电气、专用设备三类固定资产,进行现场竞价,共得报废残值收入4.7万元。

三、在工程建设领域堵塞变更漏洞。一是工程招标阳光操作。将政府投资教育工程全部纳入当地招投标中心,重点围绕招投标、工程变更、竣工验收、项目审价等关键环节,实行阳光操作。制定工程招标集体研究制、项目管理终身负责制、设计变更会商制等内控制度,规范学校自主招标采购的工程建设、维修工程、大宗商品采购操作流程,确保阳光运行。二是项目信息实时记录。针对案件中暴露的学校基建工程管理漏洞,制定出台《秀洲区学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强化项目审批制与备案制,并通过项目管理手册,实时记录项目招标、直接发包、工程变更、节点验收、预算控制、款项支付等重点信息,全程控制廉政风险。三是重点项目全程监督。以“效能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区纪委专门组织督查组对王店镇中心小学、洪合镇新居民学校等重点校舍项目开展全程跟踪督查,派员列席工地月度例会,双月度开展督查,掌握建设动态,协调解决问题。今年以来通过督查已发现问题5个,提出建议6条。

四、在人事管理领域堵塞人情关系漏洞。一是严把评审评优关。推进教师职称和评优评先“阳光评审”,完善职称评审政策,规范评审评优流程,强化申报材料评前、评后结果的透明公示。对公示中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组织对评审评优通过的材料随机抽验复核,确保评审评优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二是严把进退流转关。推进“阳光招师”,强化招聘节点公开透明,实行专家评委利益回避制度。对学校(单位)重要干部任免,人事编制调配、教师职务聘任等严格执行民主决策。制定《进一步加强学校中层干部管理的若干意见》,规范学校中层干部的任免交流。三是严把分层管理关。从严管理校级领导,完善职务消费制度等7项管理制度,并对9种情形实施诫勉。加强中层干部的管理和培育,建立干部廉政档案一人一档。从规范办学行为入手,治理乱收费、体罚或变相体罚、校外办班等不良行为,形成“廉洁从教”的良好校园氛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