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傅明先在《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放大严管厚爱效果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发布时间: 2023-10-07 15:5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更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严管厚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是全面从严治党目标所向、高质量发展所需,也是纪检监察机关职责所在。浙江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重大政治使命,迫切需要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从严管理监督和激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推动党员干部持续强化“干事且干净、干净加干事、干事能成事”的勤廉追求,在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奋力谱写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华章的征程上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贯通纪法情理,让一时糊涂者受到教育

对干部的保护,就是对事业的保障,这也是干部担当作为的基础和前提。监督执纪执法,必须始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注重教育、帮助、转化和挽救干部,最大限度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重点是把握好力度和温度的统一、政策和策略的统一、震慑和教育的统一,努力取得最佳效果。

注重抓早抓小。坚持“最严的监督就是最大的保护”,持续压实各级党组织日常监督责任,做细做实经常性监督。充分发挥“四种形态”层层设防作用,在进一步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置,让干部不出问题或者少出问题。探索建立第一种形态运用的后续跟进机制,对整改不主动的及时督促提醒,对情绪受影响的及时教育疏导。今年上半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第一、第二种形态占比91.6%,充分体现了把监督挺在前、把问题抓在早的要求。

注重宽严相济。精准把握监督执纪执法“时度效”,当宽则宽、该严则严,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对犯错误的干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对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真诚认错悔错改错的,依规依纪依法作出从宽处理,做到纪法情理贯通。今年,我们专门制定高质量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工作指引,突出政治引领、实事求是、坚定稳妥、严管厚爱,上半年全省有407人向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投案,同比上升33%。

注重教育转化。对受处理处分干部,决不能“一处了之”,也不能用“有色眼镜”看他们,应该给他们改过自新、重新振作的机会。要“一人一策”针对性开展回访教育工作,用心用情帮助受处理处分干部轻装上阵。结合工作实绩、悔过态度、单位意见等,客观公正评价表现,对知耻后勇、表现突出的,及时向组织人事部门提出不影响使用的建议,推动破除重新使用的“隐性门槛”,激励“跌倒”干部重振信心、重拾干劲,从“有错”向“有为”转变。今年,我们扎实开展“暖心回访 激励有为”专项活动,上半年全省共回访干部9355人,其中省管干部7人,有150人重新得到提拔使用,实现解心结、顺心气、鼓干劲的良好效果。

强化容纠并举,让实干担当者更有底气

干部“躺平”现象贻误事业发展,从根源剖析,既有缺乏干劲不愿负责的原因,也有害怕风险不敢担责的顾虑。让“慵懒躺平”的干部没有空间,帮担当作为的干部消除顾虑,关键是始终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牢固树立正确问责观,突出权责一致,注重综合效果,抓好容错纠错,以问责倒逼真落实,以容错推动真干事。

把问责的“板子”打得更准。严格落实问责启动、调查、审批、执行各环节规范程序,查清问题事实,厘清责任链条,科学公正处理,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该担多大的责就担多大的责,把“板子”重点打在承担主要责任的领导干部身上,让干部对处置真心服气、对组织真诚感恩,防止出现求快不求准、问下不问上等问题。加大对“懒政”“怠政”“无为”行为治理力度,督促“混日子”“熬年头”的“躺平式”干部动起来,释放“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强烈信号,有力纠正“不干就不会错”的“逆淘汰”错误导向。

把容错的举措落得更实。精准区分故意和过失、因私和因公、违规和试错、严禁和无禁,对符合容错情形的,大胆、坚决容错。针对“怕麻烦、不愿容”问题,建立问责调查和容错评估同步启动制度,在问责调查一开始就同步考虑是否存在容错情形。针对“怕压力、不敢容”问题,以上率下办理一批容错案件,分级分类不断细化容错事项清单,及时发布典型案例,为各地更好开展容错工作提供指引和参考。针对“怕责任、不想容”问题,把容错工作本身纳入容错范围,打消“为人容错,自己犯错”的顾虑。今年,浙江出台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清单式明确6类21种可以容错和6方面不予容错的情形,既宽容探索之误又不搞“纪律松绑”,上半年共为29名党员干部容错,营造“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浓厚氛围。

做实澄清查诬,让蒙冤受屈者卸下包袱

从实践看,坚持原则、勇于担当的干部往往容易得罪人,一些别有用心者恶意诬告陷害,挫伤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也破坏了政治生态,污染了社会风气。必须坚持澄清正名和打击诬告陷害“两手抓”“两手硬”,决不让担当作为的好干部因为不实举报“寒了心”“泄了气”。

坚定抓好澄清正名工作。把澄清研判作为检举控告办理、问题线索处置的必要环节,在查清查透相关事实的基础上,对确属失实的检举控告,按照“应澄清尽澄清”的要求和“基于工作需要、尊重个人意愿、突出效果导向”的原则,精准采取书面澄清、会议澄清、公开集中澄清等不同方式进行澄清,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今年以来,我们修订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实施办法,在全省组织开展集中澄清月活动,上半年共为1274名党员干部和116个组织澄清正名,失实检举控告澄清率达到59.6%,形成了激浊扬清、激励担当的良好效应。

坚决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对那些编造事实、蓄意诬告陷害的人和事,发现一起、彻查一起,决不让别有用心者有机可乘,决不让担当作为的干部“流汗”又“流泪”。针对诬告陷害行为认定难、取证难、打击难等问题,深化纪检监察机关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部门协作配合,进一步明确认定标准、健全协作机制、加大打击力度。根据诬告陷害的行为人身份、违纪违法性质、情节严重程度等精准严肃追究责任,提高违纪违法“成本”,决不让歪风滋长。同时坚决防止假借“查诬”名义搞打击报复,鼓励群众多向纪检监察机关实事求是反映问题,营造良好的检举控告秩序。

深化清廉建设,让干事创业者务实奋进

让干部肯干敢为,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干事风气尤为重要。我们深入推进清廉建设,涵养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政治生态,推动广大干部树牢务实扎实的作风、勤廉并重的品格。

突出“实”的作风。从政治高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别是针对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多头重复报送数据材料等基层痛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充分发挥基层作风观测点作用,以下看上、靶向纠治,让基层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今年,我们聚焦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深入解剖麻雀、找准病根,重点针对存在“强制注册”“过度留痕”等问题的APP,与有关部门开展联合会审、专项整治,推动该取消的取消、该整合的整合、该优化的优化,实现从重“痕迹”到重“实绩”转变。

突出“廉”的涵养。围绕涵养以勤为美、以廉为荣的良好风尚,持续深化清廉机关、清廉村居、清廉企业等重点清廉单元建设。特别是把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作为重要突破口,建立健全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倡导清单,明确“什么可以为”“什么不能为”“什么必须为”,推动党员干部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持续打响“浙里廉风”廉洁文化建设品牌,推动廉洁文化与干部行权用权、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融入日常、触及人心,更好地以廉促干、以廉促勤,激发党员干部奋进担当的内生动力。